磁阻法評價緩蝕劑
磁阻法是一項檢測金屬腐蝕的新技術,與電阻探針類似,它也是以測量金屬損失為基礎。它基于探針內部的磁阻傳感器對由薄壁狀金屬元件腐蝕減小時引起的磁隙增加和磁通量改變,來測量薄膜金屬壁厚并進而實現對腐蝕速度的監測,具有很高的靈敏度,檢測迅速,主要反映全面腐蝕的信息,適用于多相體系。磁阻法測試系統響應速度快, 可用于研究某些緩蝕劑吸附對金屬材料腐蝕的影響。宋詩哲研究了0.5molL- 1HCl中添加聚丙烯酸(PAAC)和吐溫-20(Tw-20)對碳鋼腐蝕的影響,探頭試樣為1018鋼,測試在室溫下進行。根據探頭壽命單位對時間的變化曲線,各曲線前半段所反映的腐蝕速度相差不大, 此時各緩蝕劑尚未穩定吸附,其緩蝕作用還未發揮出來;隨時間延長形成穩定吸附膜后,腐蝕速度顯示出差異,空白鹽酸中最大,加有0.2mgL- 1Tw-20 及0.01gL- 1PAAC 時依次次之,二者復配后效果最好,PLU-t曲線逐漸趨于水平, 甚至由于形成吸附膜而出現輕微下降趨勢。李言濤用Microcor磁阻法腐蝕速度快速測試系統研究了飽和 CO2溶液中兩種咪唑啉酰胺復配緩蝕劑對碳鋼的緩蝕性能,并與失重法和電化學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磁阻法不僅能反映瞬時腐蝕速率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也能反映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腐蝕速率,而且能反映緩蝕劑的不同吸附作用和效果。 隨著緩蝕劑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緩蝕劑的應用開發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當前在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緩蝕劑的開發上仍面臨著生產成本偏高、理論研究滯后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發展適合緩蝕體系特點的測試技術和研究方法將成為緩蝕劑性能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緩蝕劑在金屬表面形成的保護膜的結構是多樣的,而電化學方法以電信號作為激勵和檢測手段,可以對緩蝕劑與金屬界面的結構進行表征,從而對緩蝕劑的緩蝕性能及緩蝕機理進行研究。因此發展靈敏高效、無損及適用范圍廣的電化學研究方法,完善數據分析手段是深化緩蝕劑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向。同時,把電化學測試技術與現代表面分析測試技術(如掃描電子電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結合起來,可以從不同角度深入研究緩蝕劑對材料表面的緩蝕行為和作用機理,指導新型緩蝕劑的研發和配方優化。
本文版權為荊門鑄鼎新材料有限公司(www.shundabxg.com)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2013年8月24日
|